(上接13版)
棚膜透光性差
棚膜透光性主要受露珠和尘土影响,想要提高透光性,首先要选择消雾流滴性好的棚膜。常用的大棚膜有EVA、PVC、PO膜,种植户可根据蔬菜特性选择合适的棚膜。黄瓜喜高温,一般选择保温性更强的PVC或PO膜,茄果类、豆类蔬菜多选择EVA或PO膜。但棚膜生产技术要求高,质量稳定性复杂,大多数农膜品牌都出现过或轻或重的质量问题。因此,一定要选择信誉好、负责任的品牌选购,一旦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立即更换,轻的可喷洒消雾流滴剂。
除棚膜质量外,透光性还受尘土影响,尤其是路边大棚或覆盖容易吸尘的PVC膜的大棚。建议种植户设置可移动的除尘布条,即上下设置钢丝,间隔1.2米-1.5米设置除尘布条,及时清理棚膜,提高透光性。
地膜覆盖不当
地膜覆盖是农业生产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农艺措施,效果明显。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用好了地膜,地膜选用不当、覆盖方法不合理,是影响蔬菜长势的重要原因。建议种植户冬季选择无色透明地膜,最好不要选择不透光的黑色地膜,有利于提高地温,促进蔬菜生长;地膜应起拱,不要紧贴地面,改善土壤透气性;种植行覆盖地膜,操作行铺设秸秆,减轻踩踏对土壤的影响。
苗子不好造成的弱棵
俗话说“苗好三分收”,苗子好坏直接关系到定植后的管理和后期的产量。但每年因选购苗子出现的问题不少,如老化苗、病苗、弱苗等。其实,出现问题的苗子在接收时,有经验的种植户就可以判断出来,拒收问题苗子,减少后期的麻烦,为培育壮棵打好基础。优质蔬菜苗标准应具备以下条件:
初步目测:长势一致,植株健壮,瓜类蔬菜以“2叶-4叶一心”为好,茄果类以“3叶-5叶一心”为好。
仔细检查:植株各个部位均表现良好的苗子才能判断为好苗。叶片没有任何病斑、害虫及虫卵等,无畸形、表皮油亮,叶色应该是绿中带黄,深绿色的苗子抑制剂用量过大,定植后缓苗时间长。茎秆较为健壮,呈青绿色,表皮亮度较高。根系粗壮,颜色嫩白,毛细根多。符合上述标准的苗子才是好苗子,可放心接收。
苗子接收后,若不是立即定植,要加强管理,注意间隔3天-5天喷洒一次叶面肥补肥、5天-7天喷洒一次杀菌剂防病。幼苗在育苗基地内经过30天-40天的生长,基质中养分消耗殆尽,播种前进行的消毒措施也已经失去效果。可以说,种植户接收苗子前后,正是苗子最为脆弱、易感染病害的时候,更要加强管理。
苗期管理不当造成的弱棵
弱棵发生,往往是从苗期开始
的,底子没打好,再想补回来难度相当大。苗期弱则全生长期弱,苗期生长健壮,则后续管理难度大大降低。
苗期管理是指从定植到开花前,按照时间顺序,可分为定植和定植后管理两个阶段。定植时,环境变化大,根系损伤大,为病原菌的侵染创造了机会,影响后期生长发育;定植后,水肥、地膜等管理不当,土壤过早板结,影响透气性,根系难深扎,不仅会造成弱苗,还会加重根部病害发生,造成死棵。
定植要点要谨记
有种植户认为,定植蔬菜就是把苗子栽到土壤中,再简单不过。但同样的苗子、同样的管理,定植后苗子的长势却大不一样,关键是定植操作是否规范合理。
一是起垄定植。有人习惯平畦栽培,这在夏秋高温季节适合,但冬春低温季节,畦栽缺点表现为见光面小,地温提升慢,影响根系生长。建议采用M型起垄,垄高20厘米,提前浇一水,苗子要定植在水线之上位置,避免病原菌等随水传播。
二是注意定植密度。根据蔬菜品种特性决定,主要看品种长势和叶片大小,长势旺、叶片较大的品种合理稀植,长势弱、叶片较小的品种密植。定植过密植株易徒长,病害多,产量低,弊大于利。有的棚室因为种植密度过大,茎叶重叠,地上部易徒长,造成弱棵。
三是注意定植深度。辣椒、番茄、黄瓜等蔬菜根系分布浅,好氧性强,适宜浅栽,定植要露坨。茄子等根系强大、分布较深的品种可以适当深栽。
四是注意定植时间。最好选择连续晴天,利于快速缓苗,减少病害。
五是注意定植水。定植水是蔬菜定植后的第一水,这一水有的种植户浇水很大,这在夏秋季高温季节问题不大,但在温度较低的冬春季
节浇定植水过大,容易造成地温长时间提升不上来,土壤透气性变差,影响新根再生,造成缓苗慢,蔬菜生长不良。
促壮必先促根
苗期管理,一切围绕促根深扎。培育健壮的根系,最关键的时期就是苗期,此时生出的根系是以后根系生发的“骨架”,若苗期根系浅,则植株整个生长期的根系都偏浅,而浅层根系受浇水、干旱、地温高低等环境变化的影响最为直接,最容易受害。因此,苗期促根深扎,培育好根系骨架,对蔬菜整个生长期意义重大。
一是浇好前三水,保证连续划锄。根系具有明显的向水性、向肥性,要引导根系深扎,苗期管理时浇水一定要注意,可总结为“定植水要小,缓苗水要大,促棵水要晚”。促棵水后,直至新叶发黑,中午前后稍萎蔫时再浇水,可造成地表干旱,引导根系下扎。从定植水开始,每次浇水后都应该适时划锄,以打破浇水造成的地表板结,降低地表湿度,促进根系深扎。划锄应遵循“距苗近处、后期浅,远处、初期深”的原则,保证达到伤根少、土壤透气性好的目的。
二是晚覆盖地膜。有种植户习惯定植后立即覆盖地膜,其实这对蔬菜生长是不利的,尤其是生长期较长的越冬茬蔬菜,最好在浇过促棵水划锄后再进行。地膜要用钢丝或吊绳撑起来,不要贴到地面上,以免影响土壤透气性。
三是合理进行苗期追肥。从缓苗水开始,可以配合促根的功能性肥料,如甲壳素、海藻酸等,可促进根系快速生长,有利于快速缓苗,培育壮棵。促棵水时,可随水冲施生物菌肥,养护根系。
四是做好苗期控旺。苗期叶片少,制造的养分少,地上部生长快,消耗的养分多,根系获得的养分相对减少,活性就会弱,因此苗期管理
中,地上部控旺就是促进根系生长,尤其是秋茬蔬菜定植后,棚内温度高,蔬菜易徒长,影响后期的开花坐果。一般在蔬菜长到4片-6片叶,处于旺盛生长的开始阶段,可根据植株长势,提前喷洒助壮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控旺,使用前最好先小面积试验后再确定用量全棚喷洒。另外,还要注意适当控水、控肥、控温等综合管理,保证苗子健壮生长不旺长。
结果期管理不当造成的弱棵
结果期是蔬菜产量形成的时期,管理不当容易造成弱棵发生。
整枝不合理,弱棵难改善
突出问题:抹杈晚、吊蔓晚、摘叶早、落蔓低。
解决方案:植株上下叶片见光良好,通风优良,保持植株整体光合作用,光合产物积累更多。
一是摘心换头。棵子较弱时,可适时摘心,抑制顶端优势,促进茎秆健壮,降低植株高度,而后留取侧枝继续生长。整枝时,要注意调整吊绳结构,避免出现所有生长点向一个方向集中的情况。
二是适时摘叶。要参照植株长势、种植密度决定,主要是为了保证田间结构、通风透光良好。以番茄为例,若植株长势旺盛,叶片过大,可将叶片摘除半片,保证通风透光。下部果实摘除后,可在最下方果穗下留一片叶,其余摘除保证光照,促进番茄成熟。晴天时摘叶,养分流失少,伤口愈合快,利于番茄生长。黄瓜等需要落蔓的蔬菜要注意落蔓高度,以落蔓后1.4米左右为好,避免叶片过少,影响长势。
留果过多,累坏了棵子
在冬春季节,棚内温度低,光照弱,光照时间短,制造的有机营养少,产量自然就低,可有的种植户还是按照夏秋茬蔬菜的习惯留果,甚至见果就留,会导致植株只结一茬好果,此后就陷入长势弱、产量低的恶性循环。
蔬菜合理留果,是保证高产优质的关键。要根据植株长势、天气状况、病虫害发生等,合理调整留果数量,确保高产优质。黄瓜夏秋季可2片叶留一瓜,到冬季需要3片叶留一瓜,连阴天时可暂停蘸瓜;番茄苗期长势较旺时,第一穗可留果4个-5个;长势较弱时,可留2个-3个,甚至去掉第一穗花先促进壮棵。
追肥搭配不合理
茄果类、瓜类蔬菜对钾肥需求量最大,种植户普遍认识到了这一点,追肥中习惯施用高钾肥,少用或不用平衡型肥料,高氮肥更是不用,使蔬菜前期生长旺盛,产量高,品质好。但随着结果量增加,棵子逐渐越弱,产量下降。但到了结果中后期,土壤中的氮肥迅速减少,此时应调整以平衡型肥料为主,才能满足蔬菜生长需要。蔬菜对钾肥需求量大,需要氮肥少,但土壤中钾肥利用率高,氮肥易流失利用率低,因此应选择平衡型肥料为主。